首页 / 其他文件
为认真贯彻省、市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促进园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方案》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园区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集一转”和“两提一扩”的总体要求,以创建省级示范区集聚区为目标,突出主导产业培育,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招商引资,扩大主导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人口转移,促进产程互动发展;强化要素平台建设,提升人力资源保障能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力争年内进入全省产业集聚区“前十强”。
二、发展目标
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实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主导产业快速壮大,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一)主导产业集聚度和集聚规模大幅度提升。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以上,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品、数字化机床机械、电力电信设备和军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开发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重点的主导产业体系,到2011年底园区装备制造与上下游关联企业占园区总数的6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占园区工业主营收入的70%以上。
(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加快道路、供水、供热、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园区基础设施覆盖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建成廉租、公租房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面积5万平方米。
(三)强区富民主要指标明显提高。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区内农民纯收入增长30%,转移安置区内农民就业5000人,就业率80%以上。农民居住条件大幅度改善。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安置房10万平方米,完成区内两个村整村拆旧建新。
三、主要工作
(一)围绕“上项目、上规模”,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挥中兵、中航、豫飞、新飞等行业龙头企业优势,加快在军民用通信装备、数字化军事装备、专业化特种汽车运输装备及零部件、航空航天附件、海洋开发及港口装备等方面的产品开发,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同时吸引上下游产业向园区集聚,为园区的快速发展打造核心动力。2011年四家基地型企业新上项目主要有:
1、中兵50万台套民用机顶盒项目;
2、中兵50万台套军用装备项目;
3、中航高科技产业园新航液压项目;
4、中航高科技产业园豫新空调项目;
5、中航高科技产业园豫新车辆换热器项目;
6、中航高科技产业园新航压缩机项目;
7、新飞专汽新增2万辆专用汽车生产线项目;
8、中航新飞品牌重卡汽车销售服务项目;
在加快实施上述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的同时,要积极推进中航集团与新飞专汽的重组,在现有五大系列2万辆专用汽车产能的基础上,扩大到20个系列、5万辆产能。此外,还要着力引进美国凯利、德国史密斯等制冷企业与中航专用车合作,打造国内高端专用车前三强。其次,要积极推进中航与北方奔汽、中国一汽联合,力争专用车地盘制造项目年内落户园区。
(二)注重主导产业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一是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紧紧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江浙闽和港台地区等重点区域,主攻央企、“三强”企业和外资企业,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型项目入驻,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二是依托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配套项目。充分发挥中航、中兵、白鹭、双鹭、新飞、立白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相关联企业或配套项目入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三是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集群。依托出口贸易加工承接区和台湾工业园,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和专项招商引资方案,大力开展长期驻地、蹲点招商,力争年内引进1个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
(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继续坚持和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和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制度,建立项目建设联审联批制度,针对企业需求,定期组织现场办公,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67个(总投资172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一是要抓好污水处理厂、供水管网改造等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二是要抓好景弘印染年产9000万米印染布、中兵集团年产2万台军民用通信产品、三金冷轧年产50万吨精密度冷轧带钢等11个省重点和省核备市重点项目。三是要抓好新飞专汽年产2万辆专用车、华泰板业24万吨冷轧硅钢等41个新开工项目。四是要抓好中航工业高科技产业园、中兵通信科技工业园、豫飞集团新型工业化装备产业园等26个续建项目。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产业承载能力。围绕拓展项目入驻空间,完善基础条件,提升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加强项目用地储备,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1年完成新增建设用地征收3000亩,为大型项目和集群集群转移做好用地准备。同时,完成三路两桥的外延和贯通,完成平原路与市区对接的前期工作,加强电力设施、集中供热管网、供水管网、污水处理系统以及绿化亮化工程建设,基础设施覆盖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
(五)加快特色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按照龙头带动、关联集中原则,形成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题,建设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支撑的专业产业园,促进资源共享和功能集合构建。一是以中兵光电为龙头建设“中兵通信科技产业园”;二是以中航集团为龙头建设“中航高科技产业园”;三是以中航与新飞重组为依托建设“专用汽车产业园”;四是以豫飞重工为龙头建设“特色装备产业园”;五是以北京双鹭为龙头建设“生物制药产业园”;六是以新乡化纤为龙头,整合护神织物、康华精纺、康金布业、晨光线业、润洋棉浆泊、景弘印染等,形成“纺织服装产业园”;七是以锦绣为龙头,整合锦绣铜业、锦绣生物能源,形成“锦绣新材料产业园”;八是以广州立白为龙头,整合立宝、西满、信谊、俱进等包装配套企业,形成“立白产业园”。
(六)强化产城互动,提升城市化水平。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载体,大力推进园区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化步伐。一是启动平原路建设,打通与市区连接的主通道,推动平原路沿线的连片组团开发,实现产城互动,联动发展。二是启动中兵、中航等企业生活区建设,大力推进廉租房二期工程,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公租房建设,确保年内形成规模。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年内完成社区建设投资6000万元以上,建成社区住宅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贾堤村和贾李庄的整村搬迁。
(七)强化要素平台建设,构筑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一是推进以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人力资源培训输出基地”建设,年内新增在校生3000人,到“十二五”末,人力资源培训输出基地在校生规模达到6万人。二是推进以火炬园为平台的“新兴产业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年内完成标准厂房建设5万平方米,进驻中小企业和在孵企业超过10家以上。三是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检测试验单位、标准制订机构相联合,建成由园区管委会管理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抓好新航科技、新飞专汽、双鹭药业等企业与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501部、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教科研单位合作项目,大力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健全投融资平台。建立以企业股份制合作为主体,以政府有效资产注入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融资担保公司,提高入区企业信贷担保能力,确保年内融资1亿元以上。五是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现代网络建立专家资询、信息发布、产品展示、市场监测、商务办公等信息服务平台,使整个园区纳入更大的经济信息系统。六是推进创业平台建设。依托人力资源基地和企业孵化基地以及科技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等优势资源,为初始创业者搭建有形的创业平台。
(八)积极创建省级示范集聚区,推动园区快速发展。成立由园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省级示范集聚区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全力推进推进省级示范集聚区创建工作。认真对照省级示范集聚区的标准要求,科学制定创建方案,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量化目标任务,责任到人,确保省级示范集聚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推动园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调整园区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作为管委会的常设机构,由园区一名班子成员兼任办公室主任,经发局、建设局、招商服务局、新农办的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相关人员参与,具体负责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组织协调和重大项目建设例会、联审联批会议以及现场办公会、观摩会的筹备工作。同时成立重大项目建设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园区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和重大项目建设例会、联审联批会议、现场办公会、观摩活动确定的各项工作的督促落实。
(二)严格奖惩。确立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社区建设等中心工作中培养干部、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研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明确奖惩措施,对于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中表现优秀的在年度评优、评先和干部使用上要优先考虑,对表现不好、甚至贻误工作的要严格追究责任,直至降至、免职、辞退。
(三)强化督查。由重大项目建设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项目建设工作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每月要查一批影响项目建设的事、处理一批影响项目建设责任的人,形成强有力的项目建设推进的高压态势,确保全年项目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
(四)理顺体制。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加强对“直通车”制度等扶持的政策的争取力度,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