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要闻

【经开微评】站在新的起点蓄势待发, 面对新的形势只争朝夕

时间:2023-03-07 来源:党政办

在去年的某些重要会议上,我们提到了经开区的干部作风有几个特点:作风优良但不强硬,缺乏改革创新的锐劲;办法虽多但不灵活,缺乏随机应变的巧劲;工作落实但不细致,缺乏克难攻坚的韧劲;项目虽多但不聚集,缺乏规模发展的后劲;干部和睦但不合作,缺乏相互补台的干劲。诚然大家都干的很辛苦,但整体说来,还是主动作为的问题。

从实践和工作的角度,主动作为又可以分为主动联系主动学习两个方面。

首先说主动联系,大家都学过哲学,哲学里讲“主观能动性”,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也称“自觉能动性”。举一个例子,我们负责宣传的同志经常遇到一件事,就是发稿子写出来的新闻能不能被采纳的问题,这里面诚然包含了文章的质量和文章是否契合上级部门更高要求的问题,但是最终落实到现实世界,就是“时度效”的问题,因为这才算是抓住了事情的“主要矛盾”。那么当记者问起来我们某个事件或者新闻点的时候,我们就要一遍一遍地主动对接,抓紧联系有关部门,按照别人的要求,主动提供好的图片、好的视频、甚至直接写好基本素材供对方选用,毕竟一件事或者一个新闻点的“保鲜期”也就两三天,很多新闻也就一天,及时联系、及时提供、及时修改、及时刊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慢一会儿或者几十分钟,可能有关新闻记者就被别的更多更新鲜更有意义的新闻素材所吸引,无暇顾我了。

主动联系没有那么难,从源头来说,还是自身重视程度和工作重要指数的问题。当领导对工作的满意度和绩效考核完成度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我相信大部分同志都不会再“稳如泰山”。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头绪,主动给对方打个电话,主动发个微信,主动联系合作,主动建立关系,主动配合对方就变得迫在眉睫。工作时间久了,我们遇见任何事都容易呈现出不紧不慢、似乎是进入了一种“循序渐进式”地工作模式,其实更多地是期待“天上掉馅儿饼”,“不是已经有人在干了,我何必操那么多心呢?”总希望对方先一步联系我们,总想着“你们可没有跟我说,你们难道不是应该先打个电话吗?”

要学会主动联系,要学会并擅长交际,我们的很多同志话很少,这或许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但究其本质是不对的,一天到头来都不与人说几句话,长此以往,终究是不会符合经开区的发展战略所需的。正所谓“不破不立”,就像今天会议主题上讲的,我们要敢于突破、勇于破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学会通过加入、建立和扩大不同的工作圈、社会圈、亲朋圈来为我们未来的工作铺路,从而进一步完成我们的工作目标。

从今往后,大家都要建立“人人都是资源、事事都有资源、时时都想资源”这一工作理念。

还有主动汇报的问题,我们有些同志在接到领导指示后,就很随意地没有了下文,经常是“当面好好好,逢事先收到”,结果却是“背后满牢骚,这事不能急”,这不就是古语讲的“面从后言,古人所诫”吗?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没能完全理解领导的真实想法和没能真正领会领导更高一阶的思维理念,这是绝对要不得的!从今往后,为了我们的重点工作更好地推进,为了更好地体现国家级经开区的服务宗旨,为了更好地面对企业和群众,“降低姿态”将是我们大部分人需要研究的课题。“降低姿态”不是“俯身屈就”,也不是“刻意逢迎”,而是进一步通过主动关心、主动靠前,在双方建立广泛认可、互通有无、增进彼此了解之后,我们率先释放善意,认真听取对方所需,仔细回应对方关切,进而商讨出可遵循方案去实现共赢。简单来说就是,“抛出一支橄榄枝,收获一捧玫瑰花”。不仅仅是对外,我们同事之间,各部门联系之间也是同样道理。肯定有很多同志都已经感受到了,我们区的工作不在事情的难易,而重在沟通和协调,因为人就这么多,事情却总是趋近于无穷。90%的事儿都需要各部门一起协调,一起做好。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个术语,叫“渐进性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缓冲机制”,往往会拖低工作效率,所以也常常被解读为“扭曲”和“资源错配”,但我们又无法真正地避免这种“缓冲机制”,再结合我区的“工作无止境,人事常变更”,倘若不能恰如其分地沟通好、协调好、组织好,久而久之,漏洞总会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尽可能多地先替别人考虑,先回应别人的关切,第一时间帮衬一下,这才是真正的“全区一盘棋”思维。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各自领域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如何变我们的主动为别人的主动,如何将主动联系、主动作为转化为工作成绩,将我们的工作成绩尽快转化为新乡经开区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然后是主动学习的问题。主动学习就比较广泛了。向上级部门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向领导们和经验丰富的同志们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向比我先进地区学习更加专业更加优良的工作作风、向刚来的新同志学习他们身上强于我哪怕一点点的知识储备。主动学习很难吗?挺难!我们很多年轻同志有时候宁肯被手机占领了大部分时间,都不愿意抱着书本多看一个小时,何况很多老同志,他们总是习惯躺在功劳簿上或者教条主义的领域“自由伸展”——这活就是这么干的,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学着点吧!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资治通鉴》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執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解释起来也很简单,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这种小故事是不是经常在我们之间上演?我们的很多同志难道真的比区主要领导还忙吗?你们就真的不需要学习,连学习的时间都抽不出来吗?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过“知识里手”这一概念——“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什么叫“直接经验”?“过往经验”算不算经验,算不算“直接经验”?我认为“过往经验”算经验,但不算是“直接经验”。因为,“过往经验”是长期以来保持的一种工作状态,或许是很多次工作经验的积累,最多算一种延续。但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在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直接经验”就会随之变化,它将随着形势的不同、事情本质的变化、对接人的不同、联系方式的不同、说话方式的不同等等原因发生微妙地变化,我们可能看不到或者根本感觉不到这里面的变化,就直接按照“过往经验”下了定论,做出了不该有的判断,最终导致意外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某件事该如何如何,本应该朝着我们预想的方式进行下去,可就是发生了偏差,大到省市领导安排的重点工作,小到一次接待的细节,这里面就是“惯性思维”在作祟,“过往经验”在潜伏。很多时候我们犯错,说到底还是实践不够、经历不够、学习不够。常听人说,吃的亏多了也就会干了。那么我们主动学习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意外结果而发生,学习不应该只停留于文字和书籍、电视和手机,而更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人与事之间的学习,上与下之间学习。

在今天的全区领导干部会议上,区主要领导又再次提到了学习,要大家坚持业务学习,避免本领恐慌。要立足岗位职责、立足工作实际学,并转化为实践,要在处理问题上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断拓展思路,钻研方法,彻底摒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惯性思维。

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是为了自己学,为了工作学,为了群众学,为了企业学,时刻牢记“身边人必有可取”,将“时刻不忘主动学习”进行到底,将“主动学习”变成新乡经开区的一种基因、一种习惯,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