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部分商家通过抽奖营销活动设置陷阱侵害消费者权益,为帮助广大消费者识别风险、避免财产损失,新乡经开区市场监管分局现发布消费提示:
一、认清常见虚假抽奖套路
1.中奖概率注水:宣称“100%中奖”“必得大奖”,实则奖品多为低价值商品或虚拟优惠券,高价值奖品概率极低。
2.隐藏费用陷阱:以“免费抽奖”吸引参与,但中奖后需支付高额运费、手续费或强制购买其他商品。
3.诱导信息轰炸:通过“倒计时”“名额有限”“最后机会”等话术制造紧迫感,诱使消费者忽视规则细节。
4.数据收集陷阱:要求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才能领奖,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二、参与抽奖营销前需重点关注
1.核实商家资质:确认活动主办方是否为正规商家,避免参与无资质、无实体店的小程序或不明链接活动。
2.详读活动规则:重点查看活动细则中的中奖概率、奖品价值、领奖条件(如是否需要额外支付费用)、有效期限制等关键信息。
3.警惕诱导信息:对“秒杀价”“骨折价”商品,可提前通过第三方平台比价,警惕虚构原价、虚标折扣。
4.看护个人信息:拒绝提供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非必要信息,避免授权不明APP或公众号获取隐私权限。
三、遭遇抽奖骗局的应对措施
1.保存证据:截图保留活动页面、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关键证据。
2.终止付款:若发现需支付不合理费用才能领奖,立即停止交易并退出活动。
3.投诉维权:可向电商平台投诉,或拨打12315热线举报,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四、商家合规提示
1.《广告法》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2.《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九条: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对商品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商品销售状况、交易信息、经营数据、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或者相关公众;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利诱用户作出指定好评、点赞、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
3.《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经营者在有奖销售前,应当明确公布奖项种类、参与条件、参与方式、开奖时间、开奖方式、奖金金额或者奖品价格、奖品品名、奖品种类、奖品数量或者中奖概率、兑奖时间、兑奖条件、兑奖方式、奖品交付方式、弃奖条件、主办方及其联系方式等信息,不得变更,不得附加条件,不得影响兑奖,但有利于消费者的除外。